新闻动态

全球应对“歼-36”的趋势中,歼-8与F-22的议题再度引发关注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8:11    点击次数:91

“歼-36”参与的首场“争论”,最终以B-21被移出六代机行列,词条锁定而告终。这场在维基百科平台上的争论,初步展示了“六代机”的意义,并进一步影响了现实世界。

▲将B-21强行归类为六代机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

保持空中优势数十年的美国军队,显然受到的冲击最大,其应对方式也令人惊讶。美国“Defense News”网站日前翻出了2020年9月的旧闻——“美国空军秘密建造了新一代战斗机的原型机”,暗示“美国空军四年前就突破六代机技术,但未公开”。然而,这个NGAD项目已因技术和经济问题中止。F-22A延寿、F-35升级和F-15EX投产等项目纷纷延误、超支,反映出美国航空工业的困境,所谓的“秘而不宣的六代机”缺乏说服力。相比之下,俄罗斯虽一直在高端项目上努力追赶,但由于深陷战争泥潭,目前尚未表态。预计俄乌战争结束后,俄罗斯的六代机可能会露面,但可能像PAK-DA隐身轰炸机一样,仍停留在纸面上。

▲高度成熟的F-15EX都难产,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

英国、日本和意大利联合开发六代机的消息最近炒得很热,但其实与“歼-36”并无直接关联。早在2022年12月,三国就宣布将共同研发“全球空中作战计划”(GCAP),并在2023年末正式签约,目标是推出全球首款六代机(尽管这已不太可能)。值得一提的是,法国、德国和西班牙也联手启动了“未来空中作战系统”(FCAS),同样瞄准六代机,公布时间稍晚于GCAP。这两个以欧洲为主的六代机项目,不禁让人联想到80年代的“台风”和“阵风”。当时欧洲希望通过这些战机超越F-16和F-15,一度被称为“新一代战斗机”。

▲如果不是F-35出现得太晚,“台风”和“阵风”恐怕难有立足之地。

没过几年F-22亮相,欧洲才意识到自己成了笑柄,不再提“新一代战斗机”。好在苏联解体后,全球局势趋于和平,顶尖战斗机发展放缓(几乎停滞了20年),这才让“台风”和“阵风”有了生存空间。如今GCAP和FCAS还在初期阶段,就遇到了新出现的“歼-36”,仿佛重演30多年前的情景,但这次欧洲可能没有20年的停滞期可利用。至于日本加入GCAP,关键问题并非技术,而是美国的政治干预。20多年前韩国采购战斗机时,还能用“阵风”迫使美国提供最优F-15并降价。而日本当年竞标F-2时,早早淘汰了欧洲战斗机,最后在美国压力下选择了残缺版F-16作为基础。

▲F-22首次亮相和如今“歼-36”登场的影响是同一级别的。

美国不会允许日本与欧洲合作研发五代半或六代战机。作为行业老手,美国擅长在项目出成果前强势干预(如中国购买以色列“费尔康”失败)。日本在GCAP项目中,最好的情况是始终犹豫不决,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。若真想借助欧洲技术获取先进战机,注定会失败。相比之下,常被嘲讽“宇宙第一”的韩国,在发展战斗机时反而更理智。KF-21虽大量依赖外来技术,但显著提升了韩国航空工业水平,并有望涉足隐身战机领域,这比日本的“心神”计划要强。

▲韩国KF-21是一款务实的设计

“歼-36”对印度的刺激很大,导致各种说法层出不穷,其中最离谱的是声称给“光辉”升级——“只要我愿意,六代机不过一句话的事”。然而,在全球关于“歼-36”的讨论中,最受关注的是“F-35饱和攻击‘歼-36’”:用8架F-35消耗掉“歼-36”的所有空空导弹,再用第9架F-35攻击位置暴露且弹药耗尽的“歼-36”。这让人感叹历史确实是个轮回。



上一篇:每个决定,都至少需要一个“除非”
下一篇:2月6日基金净值:兴全沪深300LOF最新净值2.3639,涨1.01%